来源:中国企业家杂志
滴滴全网下架,出行行业再次暗潮涌动,“相对于一家独大,几分天下的局面没什么不好”。但更深层次的影响在于:“一家出行的企业真的影响了IPO企业的出行。原来很畅通的一条路,现在成逆行了。”
文|《中国企业家》记者 王玄璇,编辑|马吉英,头图设计|肖丽
屋漏偏逢连夜雨。
滴滴APP全网下架,让其他网约车平台看到了“机会”,一场针对滴滴的“围猎”已无声展开。
“7月8日就收到了美团打车的短信,邀请进行车主注册。”北京一位“星徽出行”的网约车司机告诉《中国企业家》,他和身边不少司机朋友都收到了美团的邀请。美团打车公众号显示,包括上海、北京、南京、惠州、泉州等34座城市均在招募美团打车司机。
此前,美团打车仅在南京、上海两地亲自下场做自营,在其他城市用更轻的平台模式,连接曹操出行、首汽约车等其他出行服务商。 此次司机招募是否意味着美团将在其他城市开启自营网约车?对此美团方面暂无回应。 不过,在北京、泉州等地,美团打车界面上除了有其他服务商,也有“美团快车”的选项,但由于附近车辆少,记者没有叫到美团快车的车辆。
随着“美团快车”在更多城市上线及招募司机,美团也在7月9日重新上线了曾于2019年5月下架的“美团打车”APP。
另外,高德在近期宣布启动“暑期免佣季”,推出新手司机免佣和高峰期免佣活动,参与的网约车平台将超过100家。T3出行、曹操出行、首汽约车等也都推出了打车优惠券。
一位出行行业人士向《中国企业家》表示,“从广告力度来看,美团、高德和T3出行三家冲得比较猛”,“其中有的拉新效果也确实不错”。
“T3出行、美团、高德、曹操出行等平台新用户的注册量在这一期间都翻了几倍,订单量也暴涨。现在就是考验各家能力的时候,能不能接得住这些需求。”一位出行平台管理者告诉《中国企业家》。
网约车行业经历了多轮资本大战后,滴滴拿下绝大部分市场。此后各方势力从自身优势出发,凭借流量优势或是地图数据、车企资源,分食剩下的蛋糕。 此次滴滴巨震,行业再次暗潮涌动,格局或将生变。 面对受补贴影响大的司机和乘客,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行业是否会“螺旋式上升”?
上述网约车司机并没有注册美团打车,因为所在平台发布了平日高峰期不抽佣、周末全天免佣金的政策。
又一轮补贴战正在开启?
“相比过去,补贴会更少,巨头会在可控的状态下去发展网约车。最终这还是巨头间的持久战争。”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向《中国企业家》表示。
美团的野心与担忧
美团打车正在重启。
自从2018年上市,踩下网约车自营业务的刹车后,美团越来越少提及网约车。 和其他平台一样,美团打车也不想错过当下这一时机。
美团最早试水网约车是2017年2月,进入南京。2018年3月登陆上海,凭借高额补贴,在上海快速抢占市场。但在上海开城仅1天,美团打车便被约谈,当地交通管理部门要求其不得以低价扰乱市场秩序。
政策之外,美团的财务也受到影响。美团上市后的首份财报中,2018年Q3财报中,“新业务及其他”的销售成本财报显示,该增长主要因为网约车司机相关成本和收购摩拜产生物业、厂房及设备折旧费用增加。
此后美团打车暂停开城。2019年4月,美团打车调整方向,采用聚合模式在十几个城市落地,当年美团收获了首个盈利年。
在2020年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中,被问及美团打车,美团创始人、CEO王兴表示,美团打车在资本支出中的占比很大,目前还处于亏损状态,但是公司重视其长期战略价值。
这一年,社区团购是美团最受关注的新业务,在被问及美团优选和其他业务间的协同时,美团CFO陈少晖也谈到美团打车。陈少晖表示,根据过去十年对于用户行为的观察发现,他们使用美团平台的时间越久,使用和购买公司服务的品类就越多。包括到店服务,酒店预定和打车服务等,产品和服务的交叉销售是有机会的。
美团对打车业务的坚持有其合理性。 美团上市时,今日资本创始人、总裁徐新接受《中国企业家》采访表示,出行是高频刚需,作为股东她很愿意美团去做出行,“超过万亿市场的生意,很难一家独大,两家是一个健康的生态”。
“王兴对出行和车非常上心,从王兴及美团对理想汽车的占股比例就可以看出。”张君毅说道。公开资料显示,截至1月31日的理想汽车股权结构中,王兴名下持股为21.6%,有7.8%投票权。李想持股为19.7%,拥有71%投票权。
张君毅同时指出,美团等巨头做打车业务,也可以丰富用户画像,更好地打通各种服务,做到衣食住行全面贯通。
互联网观察家尹生向《中国企业家》表示,出行对完善美团的本地生活服务网络是不可或缺的一环,可以通过提供协同来强化美团本地生活服务网络的整体价值,包括用户价值和网络的生产率,这些从长远看,可以降低用户出行的成本。
关于投入和收益,尹生指出,美团的用户规模和入口优势等,可以降低美团开展该业务的成本和进入壁垒。
“美团肯定会加大力度,亏损不是美团最大的考虑,对反垄断监管的担心才是。” 一位出行行业投资人表示。也有行业人士指出,即使前期高额补贴,假设通过打车服务给某餐厅带来了一个客户,该餐厅给美团的返佣或许比美团花在这一打车订单上的补贴更多。
关于采用自营还是聚合模式,张君毅认为,自营模式可以规范服务质量,保证体验的一致性。
上述出行行业人士则表示,“如果真的有很多运力流出,最终一定是自营模式能更好地去做承接。如果比较高德和美团,高德是‘空军’,一直是做连接;美团是‘陆军’,擅长地面战,做自营也合理。”
一场内卷?
相比美团,高德以更低调、轻量化的方式连接出行服务商,也获得了不低的单量。
2018年高德正式上线聚合打车,据《中国企业家》了解,其订单量在2019年元旦达到峰值100万单。2020年,据《晚点》报道,高德单量一度超过200万单,今年目标250万-300万单。据《中国企业家》了解,目前单量应该没有达到300万单。
一位出行平台负责人曾告诉《中国企业家》,2020年疫情好转后,能感觉到高德、美团两个聚合平台的单量增长很快,餐饮、娱乐消费需求被释放出来。
2020年,出租车也是高德及整个网约车行业的一个重点,继滴滴宣布升级出租车业务为“快的新出租”后,11月高德宣布启动“好的出租”计划。 “大量的存量出租车,可以实现快速供给,也都是合规运力。”上述平台负责人表示。
T3出行也在加大火力。2020年12月,T3出行宣布在2021年实现网约车业务落地48城,比刚成立时制定的目标提前一年,并在2021年底实现全业务线日均300万订单目标。截至2020年底,峰值日订单超过100万。
2021年2月,T3出行宣布进入北京时,T3出行CEO崔大勇向包括《中国企业家》在内的媒体表示,在车辆来源上,T3将采用多种合作模式,在自持车辆的同时,也将推进合作伙伴带车加盟,比如说主机厂的出行公司、以及其关联的一些4S店集团等购置车辆,带车加盟T3出行平台。
高德、美团为代表的平台拥有入口优势,T3出行为代表的平台有车企优势,各方势力、各地方玩家仍在进入网约车行业。 但另一方面,网约车在整个出行中的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。
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去年公开表示,中国网约车的渗透率仅为3%,即100次出行有3次是使用网约车出行。网约车行业的“内卷”如何打破?
“破解行业内卷的问题,根源上还是技术带来的进步。技术将提升产品创新,带来监管效率提高。” 2020年年底,哈啰副总裁江涛在一次媒体沟通会上表示,行业要迈向下一阶段,需要供给极大扩张,每个车主都能在每个场景下成为运力的供给,拼车也是很好的一个解决方案。
此外,网约车并不是一个赚钱的业务。根据滴滴招股书,国内出行业务实现了盈利,但扣除给司机和乘客的补贴后,利润率仅为3.1%,且在监管和舆论压力下,该利润率也很难进一步提高。但因为出行需求高频,出行和本地生活更紧密地绑在一起,不少玩家开始拓展本地生活业务。
高德在2020年9月正式宣布进军本地生活领域,加大在出行和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运营权重。高德总裁刘振飞在发布会上表示,高德地图在未来将会为用户提供从行前、行中到行后的一站式数字化出行服务。
今年7月2日,阿里宣布将基于地理位置服务的三大业务,即高德、本地生活和飞猪,组成生活服务板块,由俞永福代表集团分管,向张勇汇报。俞永福是阿里巴巴合伙人、高德董事长,将高德地图的日活跃用户量从2014年的不足千万,带到超过1亿,超过百度地图,成为行业第一。
连锁反应
对出行行业而言,行业能否实现螺旋上升值得期待。
“不管哪个领域,只要有竞争就是对消费者的利好,相对于一家独大,几分天下的局面在商业社会里没什么不好。”上述出行行业投资人向《中国企业家》表示。
一位滴滴司机注册了美团快车,暂时还未审核通过。“其他平台都加大了补贴力度,我再等等看。”
上述星徽出行的司机就是今年3月收到高德发来的短信,高德与星徽出行合作共同拉新。同时在滴滴和星徽两个平台接单了一段时间后,这位司机目前只跑星徽出行,高德带来的单量也不少,而该司机对滴滴的不满在于,“滴滴的规则总是在变,不透明。”
另一方面,监管对滴滴的影响还在继续发酵。7月9日,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公告,称“滴滴企业版”等25款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,通知应用商店下架上述25款APP。 对此滴滴回应称,严格按照法律规定,参照国家有关标准,深入排查、认真整改存在的所有问题,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。
截至7月12日收盘,滴滴股价11.16美元,市值535亿美元,较上市当天的680亿美元下跌两成。
一位熟悉资本市场的人士指出,如果美股上市受阻,退出渠道减少或不清晰,资本对类似项目的投资将会变得更加谨慎,小玩家将加速淘汰。
更多法规正在出台。7月10日,中国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修订了《网络安全审查办法》,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。其中一条为“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,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”。
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发了一条朋友圈:“一家出行的企业真的影响了IPO企业的出行。原来很畅通的一条路,现在交通规则变了,成逆行了。”